隨着科技發展,我們的生活環境也一次次改革。近來,比較火熱的發展路向,是名曰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s)的資訊承載體,將不同的物件置入網路,遙距智能操控。所謂智能家居,正是把物聯網的概念應用於家居物件,用家可以遙控家中的電器,形塑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。

然而,智能家居至今仍在非常初步的階段,可以說,用戶無非是多了一個新的統合遙控器操控家電,外加一些需要自行設置的循環工作,說來只是再添一件家居雜物。若是真正的智能家居,大抵毋需自行操作,而是全面自動化,懂得學習用家的生活作息,心想則可事成。英國科幻劇集Black Mirror的白色聖誕特集,就幻想出這種更先進的智能家居科技。

關於個人的生活作息,誰會比自己更清楚?劇集中,有科技公司研發出一種科技,將一塊小晶片植入人腦中,一星期後取出,就能複製出該人的意識,裝進一個電子裝置,藉以控制整個家居的環境。劇中的家居繪成全白,備有高科技,各項家具也可透過電腦控制,無論燈光、溫度、鬧鐘,以至多士爐、背景音樂、電子行程表,統統可由系統控制,有了複製出來的人格,就可以透過智能系統將家居生活完全個人化,自動處理各種生活瑣事。

借手術植入再取出的晶片,花一星期的時間跟從用戶每一個想法,複製的是一個完整的人格,不僅止於機械性地重複一些套路,而是按照「自己」的想法動態地適應用戶每一天的變異。這種名為Cookie的複製人格,都有自我意識、意志,剛剛轉移到置放的電子裝置時也茫無頭緒,誤以為自己靈魂出竅。相應地,科技公司會派人員替用家「調整」Cookie。劇集該節大部分時間都用以描繪「調整」的過程,男角是調整專員,負責處理女角的Cookie,他先解釋了來龍去脈,告知她並不是一個真人,只是數碼的複製思維,要求她接管這個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統。Cookie不從,不願服侍主人的每件日常瑣事,男角則用慣常的手段,調節Cookie對時間的觀感,令她幾秒內彷若過了三個星期,把意識囚禁在無事可作的環境,過後她依然不從,這次他把時間調成六個月,Cookie終於崩潰,為了不再承受空虛的生活,決定服從指令,掌控家居的一切。

透過Cookie這一層裝置,Black Mirror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想像,終於將家居納入個人,就此馴服一個外在己身的環境,自己與非我之間的分野就此失卻意義。個體終於不用費神處理日常瑣事,可以專心享受生活,致志於其他工作。然而,Black Mirror的特色,正是將科技發展拉向道德討論。這種家居科技,將居家習慣外卸予人,另一個擁有完整思維的人格,就等於將Cookie迫成奴隸,在截然不同的時間觀之中永遠侍奉個人的欲望,這種想像大抵可與希臘人將一切勞力撥給奴隸可以相比。更為駭人的是,希臘的主奴至少有內外、階級之隔,Black Mirror的未來世界裡,人勞役的竟是自己的分身,將自己的複製人格判處永恆徒刑。我們能否對人工智能談道德、人道問題?當男角用無盡的時間與無所事事脅迫Cookie,我們能否從Cookie熟悉的面容中見出自己的醜陋?

科技發展下去,智能家居是否會如Black Mirror所昭示的景況一樣,進步之中又壓搾了別的物事?每項發展,總有諸種面向,Black Mirror白色聖誕特集的其他部分,甚至採用抽取Cookie的方法,誘導殺人犯承認罪行,一念天堂一念地獄。由Black Mirror可見,科技提供便利,卻也同時重寫了家居與個人身份的概念,將我與非我的分野打破,一項小發明就此全然改變了家居的場域。如何走出這個窘境?或許,我們都得回到日常生活的場景,不再將家常的作息視作瑣事,重新在其中發掘操作之中的愉悅,親證家事的價值。

(原刊《Sample 樣本》第三期〈獨家私竇〉)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