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shinoya

每次經過沙田好運中心的吉野家,總是禁不住好奇:店子裡面,居然有一個單人座,面前正正對著一面鏡子。到底是怎樣的設計哲學,才會造就這樣的擺設?

店裡熙來攘往,獨是有這麼一個位置,彷彿為獨身人士特地闢出一隅,供人冥想。我幻想,幻想自己坐在那兒,面對眼前這一面鏡子。它彷彿專門製造幻象,使我誤以為身邊有一位伙伴,我看著鏡中的我,鏡中的我看著自己,一個人對鏡思索。在旁人眼內,這是什麼景象?人坐在那裡,或許就不得不與自己對話,直視自己的孤獨:「嘿,你也點了牛肉飯嗎?又是可樂?」「沒辦法,午飯時間只有這麼多,沒空左挑右選,天天都吃一樣的,也沒什麼好說。」「對,沒什麼好說,那麼別說了。」低頭吃飯,偶爾抬頭,彷彿還是有個人陪伴在旁,至少在這煩囂的城市裡,似乎還是有一點依靠,可以分享一些共有的特性,同座相視,也不必以無聊的話題充塞靜默。就這樣,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。

一個人去上班,又一個人去吃飯。用餐的時候,竟然從鏡裡體認出自己的孤獨。孤獨的人面對這面鏡子,把自己分作兩半,一半投進水銀,從倒映審視自己,每一個動靜、每一個表情,甚至衣著、坐姿,每個細節都一覽無遺。一個人要發現自己的孤獨,需要的正是自我分割。就如林宥嘉的〈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〉那樣:

一個人去上班
又一個人去吃飯
再和更多的一個人糾纏
話才說到一半
沒有人聽完
我不孤單
孤單只是
情緒氾濫

一個人出去逛
又一個人躺在床
這晚有多少的一個人沒伴
不夠分另一半
愛已經用完
我不孤單
孤單只是
不夠果斷

我總是一個人
在練習一個人
寂寞是腳跟
回憶是凹痕
也沒有人見證

我總是一個人
在練習一個人
寂寞是腳跟
回憶是凹痕
我一個人共存
沒有人在等著一個人
一個人在等著沒有人
沒有人在等著沒有人

歌詞說:「我一個人共存。」一個人如何共存呢?正如音樂錄影帶裡所示,從自己分裂出別一個自己,製造出第三者的角度,試圖區隔出一段距離去觀照自己,時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,我們才覺察出自己的孤獨。從這一刻開始,我們就不停意識到,「寂寞是腳跟」,原來一直跟隨我們生活。要發現自己單獨一人,必先自我裂變,但這樣還算得上孤獨嗎?我們徘徊在矛盾之中,是一個人的,卻又好像不是一個人,但明明總是一個人;如是者,我們的身分漸漸模糊,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:我是孤獨的。

一個人就此與自己繼續糾纏。我渴望與人溝通,卻只能自言自語,與自己的鏡像對談,這個人卻又什麼也不是;一再與鏡像爭持,只讓我一直磨蝕。我的傾訴對象,擺盪於實在與假想之間,游移於一個人與沒有人之間,時隱時現,反而更顯得我與世隔絕。我抬起頭,看著鏡子裡咬著飯粒的我,這個伴侶既真且假,卻又將與我共度一生,與我常在。我不得不體認這一個事實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