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情,可教人要生要死。理性地思考,愛情頂多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,縱有失敗,也大可重頭來過,甚或徹底放棄,以生死相脅,是否過份了一點?然而,我們卻又不免在面對愛別離之時,驟然感到世界已一同崩潰,自毀的念頭雖未出口,現實卻已支離破碎、無處撿拾;這正是戀人的個人末日。
不妨從梁漢文的《新聞女郎》講起:主角與新聞主播相戀,晚晚緊盯電視,追蹤她的報導,自此個人的經歷便與公共事件聯結起來。主角從零三年美軍攻打伊拉克說起,到及後的沙士事件、七一大遊行等等,直至最後的維港巨星匯,宗宗零三年香港發生的大事件,從她的口中道出,經她中介。社會大事人人皆受牽連,正因為他倆「都見證大事 淪為好知已」,二人才共存於一個宇宙之中,真實越過電視熒幕,公眾事件介入個人層面,乃至私人生活。
戀愛雖可謂無關痛癢,竟已跟大事糾纏不清,香港歷史漸與個人歷史交織,彷彿成了戀情的年代紀;而正正到了分手一日,新聞竟無事可報,升任主播的前女友「只講到有沒有陽光」,最後主角只能「但求天天天氣好」,每晚獨坐客廳,等新聞報導中現出你的笑容,終於成就公共/私人二分的錯認與移位。
同樣地,陳奕迅的《如果這一秒鐘你跟我講你不愛我》也將公私揉合,程度更跡近瘋狂。故事從一個狂想開始,如果這一秒鐘你跟我講從未愛我,我會失神,廚房中煮沸的咖啡會溢出澆熄爐火,煤氣瀰漫室內,正巧郵差按響門鈴,引發爆炸‧‧‧‧‧‧意外疊加,逐步伸延,牆壁被炸破,墜到街上,正好壓著某個政要,國會正好缺了他投的那票,終於引發戰爭,世界因而毀滅‧‧‧‧‧‧偶然與巧合交相作用,一圈一圈地擴展開去,從個人的失戀,到世界的滅亡,都歸因於第一動因:你的一句宣示:「我從未愛過你。」
個人情感綿連萬千,干擾、影響世界,以至顛覆、拖垮,這一整串連鎖「或許都由你而起」。而同時,關係中的每件瑣事,都彷彿有其世界性的對應:「那次你說你寂寞/中英談判」,「那次你吻我額上/東德開放了」,「那次你怨我乏味/東歐核試」;情事中各種得失,都與國際大事緊緊相扣,彷似一種愛戀關係的蝴蝶效應,你僅一皺眉,世界因之改變。終於還是歸結到同一個假設之上:我倆和好,則世界和平;倘若你終結這段關係,世界也會面對末日。
同一張專輯【天佑愛人】中,緊接上述歌曲的,正是《我的世界末日》。歌者如此宣示:我們都聽說過諸種末日的想像,地震、六月飛霜、全球暖化、怪嬰誕生等等天災人禍,一切迫在眉睫,挑動我們恐懼的神經,我卻毫不擔心,只要我旁邊有你。由是,一切皆墜入一套簡單二分的邏輯之中:有你,不管身處天堂或地獄,也是好的,不必驚怕世界末日;沒有你,「要是你離開了我」,平日也頓變末日,你不同行,正是我的末日。不信預言,蔑視預測,只「相信美麗的生活」,也就是與你共同生活;正好顯示出一種處世態度:世事無從掌控,我只能著意於身旁的事,與你的愛情剛好佔據了此刻的思緒,若這一點破滅,連帶整個世界也將一同崩潰。
如是,我們可看出愛情與末日的關係。世界如此大,而個人如此渺小,彷彿獨立於世界之外,透過情感,卻足以讓個人的世界漲大,乃至影響世界。未來若是樂觀,二人身處幸福之中,則如《我的世界末日》那樣,世界末日僅是用以反證甜蜜的對照項;若前景堪虞,則如《如果這一秒鐘你跟我講你不愛我》般,一切會以狀如理性的邏輯行進,從假想你宣告你不愛我開展,隨因果蔓延,直至「這次世界會末日」的狂想。不過一回事:要麼你愛我,要麼你不愛我;世界亦隨之變化,催生創造或毀滅。
又或者,換個角度來看,面對戀愛,人總有適當的期待,祈望戀情能一直延續,倘一想像愛情的破敗,任潛在的可能性無限放大,自然墮入恐慌的狀態。這種恐慌隨時襲來,戀人一下子跌進因果的螺旋,驟然發現:我已完了,再不可能逃出這種狀態了。讓我們參照《戀人絮語》中的一個腳註:追查詞源,雖然恐慌 Panic 一字,實是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潘神,卻不妨假裝一下,認為這個詞語與 Pan- 這一個詞首有所關係,指涉一切(如panorama、pandemic)。戀人的恐慌涵蓋萬有,是故戀愛的失利會讓他想像中的世界產生裂痕,一直延伸出去,直至世界完全破滅。他所宣示的世界末日,其實是個人的世界末日,一個可供棲居的空間忽爾消散,一直賴以生存的完整幻象被戳破,他赫然被投進陌生的真實世界之中,再也無所依靠。
想像的死亡,或許比真實的死亡更有悲劇性。戀人的末日想像之中,凡事皆以誇張的形式展示,雖未必真實呈現,卻總有其心理效果。然而,戀愛正是這樣,人總是突如其來地被抛進整個結構之中,困於層層相鎖的系統裡面,進退失據,亦無從退避,纏繞在無從脫身的境地之中;適應以後,這便是世界的所有了,一切因愛戀而建立,自也因之散碎,如老歌"The End of the World“那樣,"It’s the end of the world/ It ended when you said goodbye"。可是,也正正是經歷過世界末日,眼見世界於眼前崩潰,才讓我們得以衝破想像的樊籬,脫離舊有的困囿吧。(然後,又再一次墮入同樣的陷阱之中‧‧‧‧‧‧)